范文小秘书 >地图 >心得体会 >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时间:2023-12-27 作者:范文小秘书

相关推荐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精选。

文档撰写似乎让大家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快速完成的任务的办法就是借鉴相关范文的写作。怎么才能写出一篇范文呢?范文小秘书编辑给您搜集了一些和“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将本网页网址加入收藏夹!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1

疫情当前,全国各中小学进入了空中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我校学生来说,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并不陌生,学生具备使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空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实施空中课堂前,学校领导组织所有老师在线学习怎样进行课堂直播,几位主讲老师细致认真,讲解十分透彻。会后,又将线上教学的方法制作成微课,方便老师们继续学习。紧接着,各教研组老师们线上开会,确定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并轮流在线模拟课堂直播,保证每位教师会操作。学生和家长也纷纷进入调试练习状态,在直播间分享孩子假期里的收获。

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后,便要细致地进行备课了。由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曾经四十分钟的课堂缩短为二十分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减少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所有老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全盘考虑,缺一不可。前期,老师们先对每一课进行微课的录制,再在教研组中共同研讨,对教案和PPT进行逐字逐句修改,最后形成统一的直播脚本。这期间,年级主任也深入每个教研组进行帮助指导,怎样高效地提问和点评更显得尤为重要。就这样,一节二十分钟的课程才细致,饱满。

“课堂生本化”一直是我校的教学特色,因此,如果每天只是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便不能满足我校学生的发展。在直播间里,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权利,所以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又风风火火地展开了。面对本次疫情,相信小小的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屏幕前讲述自己防疫的方法及做法,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另外,“幸福寒假”活动的开展也给每个孩子以启示,各个活动小组派出代表在直播间与大家分享活动的过程及收获,也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假期里,学生进行了共读书的阅读以及小说的创作,我们的语文课就有话题了,阅读感受的分享,优秀创作的评比,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以提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每天的课堂直播就更加立体灵活,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高,不但没有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影响日常教学进度,还能够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去。

但空中课堂也有不便之处。每位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可能就是孩子视力的问题。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对孩子眼睛与屏幕的距离进行监督。在每节课后,老师给孩子们一些温馨提示,比如开窗通风的同时进行远眺,做眼保健操等,以保护视力。其次,线下时间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在这特殊的时期,孩子比平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的完整的时间,用来阅读再好不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记录读书笔记,一段时间过后,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另外,空中课堂缺少面授课堂中师生间亲切的情感交流,所以,我们更加期待疫情过后,重聚在美丽校园、开心课堂的美好时刻。

教学方式的更新,要求我们不断变革。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在变化中不断适应,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2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原本热闹的校园变得寂静了,原本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转身为“主播”,角色的转换,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没有了课堂的气氛,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那百灵鸟般的朗读声,没有沙沙的翻书声,没有孩子的欢声笑语...... 一切的一切,都因这次的“新冠状病毒”而引起。全国上下凝聚起来,抗击病毒,国家的一句命令,城市立马封锁,这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威严。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一个新词诞生了——“空中课堂”,于是教育局乃至到学校便开始行动起来,为老师们搭起了一座教学桥梁,同时朋友圈里,微信群里,时时都会有更新教学的内容和免费的教学软件,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也立即行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想把这一束温暖的阳光第一时间洒向我们的孩子。

“空中课堂”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直播的网络教学。相对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空中课堂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实时而又快捷地课堂交互。这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又提高了一大截,这不但是见证老师的教学能力,更是见证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还有一点是“空中课堂”也成为了一种“空中开放课堂”,因为每节课都有家长陪同孩子听,所以这样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是一个质的飞跃,那是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发生的,在这样的课堂下,作为老师,思想上是要重视每节课的授课环节。

在还没到开学的时候,早早就有老师和我讨论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教学?我们都是在摸索中,下载了软件,摸索软件的运用,在疫情面前,我们无法请到专业人来指导,软件运用摸索会了,课又如何来上,这在思想上得转换模式,我们看不到学生,难道就干巴巴地说吗?这能有好的效果吗?我在沉思中试着讲了一下,这不就跟微课差不多吗?我们可以以微课的形式教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业设计等方面加以研究改进,不就好了吗?这空间不管如何转变,只要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落后,不一样的课堂便会有不一样的乐趣。

“空中课堂”中,我们虽然看不到孩子,但是我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要能感受孩子的存在,如何感受呢?我就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其能力要素是:“1、试着一边读一边想想画面。2、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3、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仅仅四篇课文,就得完成这两个要素,假如在平日的课堂中,这是不难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交流,随堂练习来实现这两个要素,但在网络课堂中,随机交流就成了一件难事,即使能看到孩子输入的内容,那也是看不过来的,也不能随机面对每个学生进行点评,困惑之中,我把课堂分为三个方面进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网络的课堂,我也要巧抓晨读,每天早晨七点四十分,我就开始打卡晨读,这与我们在学校是一个时间晨读的,这样的晨读,只是换了地点,但是实效是一样的,为了孩子操作方便,我采用了微信群进行抓晨读,我会在第一时间布置清楚晨读的内容,并随机在班级微信群进行一一的指导,开始孩子们只是以语音的形式朗读,这我并没有多加严格要求,但是第二天,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用了录音的方式,感觉不但简单、完整、更是易保存,第三天又有新的发现,视频无他相机的录制,这更是先进的一种模式,有种近距离接触的感觉,只是有了屏幕的距离,这更是让我有了亲切之感,我瞬间感受到了“空中课堂”的另一番乐趣。

“停学不停课”的号召一发出,各类优质资源频频出现,这也为我的课堂增添了色彩,我每天都是在指导晨读完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孩子能在听课时认真动脑,我便在上课前采用视频录制的形式,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老师的存在,并把每天要学的重点以及要思考的问题提前有特色的提出来,再交替进行直播教学和微视频教学,这既节省了时间,又给孩子一个边思考边做笔记和完成问题的时间,更有利的是他们不会乱跑,也不会懈怠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是有任务的课堂。

布置作业是每种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但要布置还要有特色之处,我一开始布置作业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这和平时一样布置就可以了,只要体现特色能看到孩子的掌握情况就行了,可是我修改了一天的作业,我就感觉问题的所在,生字组词的错误,检测题填写的问题,要是平日面批面改,这个问题都会很有效地解决,可是现在我们只能隔着屏幕修改,再发再改,我瞬间感觉这样的落实很不实在,这又给了我一个挑战,作业的观念我还得想办法,第二天我布置作业时,我采用孩子们的喜好,绘画式考察,为了完成《古诗三首》的默写,不停地默写孩子会没兴趣,

我采用绘画式的作业,家长和孩子一起绘画,以每首古诗的美景所在配出古诗,这样既考察了知识,又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素。寒假里,我推荐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在学习《昆虫备忘录》这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做一期手抄报,当一张张漂亮的手抄小报发到群里,没想到孩子们完成的出乎我的意料,不但有配图,还有对配图的详细说明,一例辐射一本书,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屏幕之外的孩子们没有了距离,特色作业既见证了亲子间的合作,又挖掘了孩子的潜力。

知识的落实离不开复习和巩固,我认为“空中课堂”教学更应该这样做,一课一检测,一单元一检测,检测的形式多样化,在这期间,我采用了微信交流式、试题检测式、小组检测式等,在试题检测完毕后,我利用小程序进行一一批阅并反馈,虽然隔了屏幕,但是我的一字一句的点评,启发着孩子,使他们查漏补缺,把知识弄懂弄会,在这段网络教学中,家长的督促更是辛苦,在这样的课堂下,孩子的学习成果离不开陪伴的家长,我一句一句的“感谢家长的配合”,不仅是对家长的感谢,也是对家长的赞誉。这样的知识巩固难道不就是孔子笔下的“温故而知新”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下的课堂,让我们转身为“主播”,但在这新的课堂模式中,我转换新的观念,不停地探索,改进授课方法,让“空中课堂”变得有实效,有亲子的温馨感,有创意之感。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3

“凌晨3点多睡的,7点不到就醒了,脑海里反复琢磨最近研究的模型。”赶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搜集临床资料的路上,李勇告诉记者,他正带领10余人的临床科研团队,探索建立一套病情预测模型,帮助提升临床治疗诊断水平。

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派出的37人团队抵达武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勇就是其中一员。

刚来武汉时,李勇和同事们“入舱”东西湖方舱医院。他回忆道:“有次值班时,我接诊了一名5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经询问、诊断后得知她有慢性肾功能障碍,我马上与有关部门沟通,两小时内把患者送到最适合收治的医院。”李勇说,一些送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速转危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最后得到妥善治疗。

疫情防控一线遇到的这些新问题,使李勇的科研热情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思考,针对方舱医院这个创新收治模式,是否有创新的好办法,能更好实现对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临床症状预警。

说干就干。值班时加强对所负责的100多名患者的观察巡访,与其他同事交流接诊患者的特殊症状,多方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探讨……由于一直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的时间过长,李勇的耳朵一度长起脓包。“只想快点建好模型,让患者少受罪,让医护更高效。”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后,李勇被抽调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处理疑难情况,科研工作也被他带到这里。

创新背后有仁心。在方舱医院等收治点,包括李勇在内的医护人员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关切患者需求。“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人,最大动力是让更多患者受益。”李勇说。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4

面对突如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民群众深受病魔困扰之苦。在此危难关头,有那么一群“逆行者”始终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冲向抗疫第一线,把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竭尽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医护人员作为我们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力部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受尊重、有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支持他们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严惩耍官威、摆架子的党员干部,让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受到广泛尊重。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后勤服务中心筹备组副组长朱保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就医患者,对医护人员毫无尊重感恩之心,毫无敬重之情,无端训斥、颐指气使,严重伤害了医护人员的感情,损害了国家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朱保华式的干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我们要持续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力度,对在医护人员面前耍官威、摆架子,无理取闹、无事生非的党员干部,要果断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措施进行从严从快处理,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采取组织措施进行严厉惩戒,让医护人员受人尊敬、安心工作。

大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让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得到广泛认可。84岁“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在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铁餐车上举目凝望,深思治病救人良方;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抗疫不成功,我们绝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坚守重症病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医学四大天团会师携手抗疫;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一幕幕的感人画面,一幅幅动容的照片,汇聚了广大医护人员精诚团结、义无反顾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我们要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搬出病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撒播神州大地,让医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让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白衣天使”。

加强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让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没有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有的医务人员以身殉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守卫人民身体健康的钢铁长城。口罩压痕让人心疼、削发请战让人动容、席地而睡让人心碎。我们要把保护、关心、爱护参与一线斗争的医护人员,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适当安排轮休,充分保障休息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要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担。对身体出现不适的医护人员,要组织最强力量及时诊断治疗。要加强防护物资保障供应,科学调配使用,对物资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确保防护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医护人员手中。要加强对一线医护人员亲属的关心关爱,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上门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5

某某市传染病医院,某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治疗点,集结了某某市人民医院和某某市传染病医院共同组建的医护队伍,某某晚报记者走进医院,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日常。

采访中,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现场坐镇的医院领导,他们都不让某某晚报记者写他们的姓名:“我们只想好好干活就可以了!”

早上8点,晨会结束。

“今儿轮到你进去给患者查体了,小心点啊。”

“穿好防护装备,仔细点!”

在众人的叮嘱下,一线医生仔细地进行手部清洁后,开始穿着流程繁琐的防护装备:戴医用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鞋套—穿内层防护服—戴眼罩—穿胶鞋—戴第二层手套—穿外层防护服—穿鞋套—戴外层手套,然后缓缓进入了隔离病区,开始了他今天的工作。

“近距离接触和治疗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时,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被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孔不入的病毒趁机感染,危急之时,还有性命之虞。”他说这些话时,医院有关负责人的眼里,满是牵挂。

一线医生开始逐一进病房检查住院患者的情况。2号床的李明(化名)近来情绪不太好。是啊,无论谁不小心患了病,心里都高兴不起来。身体的病痛、心中的痛苦、埋怨的情绪和被隔离后的孤独感,对任何一个人的意志都是莫大的摧残。

这时,来自医护的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明,我又来看你了,今天感觉好些了吗?”

“好些了,可是……”话还没说完,李明就开始咳嗽了起来。

飞沫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医生并没有躲开,反而快速走过去给李明轻轻拍起背来。

远离家人被隔离在病房中的李明,感动之余心中一阵酸楚,不禁红了眼眶。

空中课堂教学心得总结 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

自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被人誉为“白衣战士”的广大医务人员不舍昼夜、不怕疲劳,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疫情救治的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可歌可泣。在防疫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特别作出重要指示,这对全国医务工作者是极大的关心和深情的爱护。

防疫阻击战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生命之战”。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3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勇敢“逆行”。在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伟不平凡的英雄,84岁老院士钟南山第一时间亲赴武汉,身患渐冻症,依然坚守阵地的张定宇,还有众多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身穿白衣战袍,任劳任怨、不怕牺牲,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疫的铜墙铁壁,展现了新时代“用生命守担当”的崇高精神。

敬畏这些为生命而战“白衣战士”,我们不仅要感动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紧要阶段,在攻坚时刻作为主力军的医务人员更加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呵护。

关爱白衣战士,守护医者仁心。面对这些英勇奋战的防疫英雄,我们充满敬仰,让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用生命守担当的“白衣战士”,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本文来源://www.fwry.net/f/686.html